進了華清園,小同學們發現自己仿佛到了另外一個世界,就像闖進童話王國的愛麗絲一樣,兩只眼睛完全看不過來了。
亭臺樓閣,都是米國所不熟悉的木制結構,娟秀而工藝繁雜。畫廊上的不是常見的宗教故事或者鄉村風景圖,而是各式各樣的東方民間故事,故事曲折離奇,色彩斑斕絢麗。
跨過一片花海,前方漸漸多了許多樹木和中式建筑。亞當他們不明白什么是園林藝術,只覺得這里看起來很舒服,每換一個角度就有一份不同的美感,走過一棵樹木就有一種意想不到的驚喜。換作是一位稍微懂點傳統文化的華國人,就會告訴現場的學生們,這叫做移步換景。
園區內,以高大的賞葉樹木與灌木相結合,通過現代化的手法,把山水、亭臺、樓閣等古典園林藝術融入其中。近處,建筑與綠色植物互相成就,滿目蔥蘢,流水小徑蜿蜒曲折。遠處,湖泊、假山、綠坡相映成趣,靜謐的中式建筑倒影水中,幾只鴛鴦徘徊其間。設計人員運用對景、框景、借景等不同手法,營造出獨特的東方景觀體驗,充分挖掘出每片景觀的欣賞性。園內,特意種植了超過百種樹木和花卉,確保一年四季美景不斷卻各具風采。
亞當指著右手邊造型非常奇特的一棟小樓問道:“請問這是什么地方,為什么看起來跟我們一路看到的建筑都不太一樣?里面一直有音樂傳出來,似乎有人在表演。”
導游小姐姐順著視線望過去,宛然一笑:“那是我們的傳統戲樓華樂樓,里面有每天都有至少兩場專業表演。這個季度邀請的是華國非常著名的昆曲劇團,聽說在華國表演的時候精彩一票難求。說真的,他們的歌舞唱腔都非常精彩。如果你們有機會的話,可以親自過去欣賞一番。當然,今晚晚上8點鐘,你們也可以欣賞一小段傳統戲劇表演。”
華樂樓采用的是全新設計,在保留中式傳統的同時,又增加了不少西式舞臺的元素。沒有了舊式戲園的臺柱子,舞臺改成橢圓形,樂隊半隱于一側。藏在中式屋頂的,是全套舞臺表演用的燈光,為傳統表演增添一份現代化的舞美效果。
主舞臺是拆拼式的,可以根據演出的需要靈活變化。在傳聲的設計上更是匠心獨具,在充分利用現代化傳播工具的基礎上,能夠充分保障每一位觀眾都能夠清晰地聽到舞臺上的表演,而且在此基礎上讓觀眾們的感官保持極度舒適。
因為華樂樓所處位置的緣故,在設計之初,就準備融各自功能于一體,充分考慮其拓展性能。在演出內容上,更是民俗藝術匯聚一堂,既能不時舉行文藝演出和相聲專場,又能夠欣賞到戲劇曲藝方面的精彩表演。
走出很遠后,亞當依然能夠聽到那種悠長的音樂。順著聲音找過去,亞當才發現附近的花叢中居然藏著播放設備,里面傳來悠悠的吟唱聲。節奏張弛有度,腔調纏綿婉轉,就像那江南水鄉的女子一顰一笑俱是動人,回眸一笑更是百媚生。
沿著綠蔭道一直往前走,便到了拙隱園。
拙隱園,隱于鬧市,悠然閑居。
拙隱園里近三分之一都是水,人工挖掘出來的水道,流過整座華清園大大小小的建筑群,然后匯入一旁的擴建湖泊之中。潺潺溪流,繞著亭臺水榭、花木假石百般糾纏,遲遲不肯離去。這里處處都跟水有關,就連畫廊小路,都彎彎曲曲的就如那森清的流水。
如果說山是園林之骨,那么水就是園林的血脈。在華清園內,每條大動脈旁都挖了一處小池,種上了不同品種的荷花。華夏大地上,種植荷花的歷史悠久,早在西周時期,人們就已經有種蓮采藕的記錄。而在宋代時就用在塘中“以瓦盆別種,分列水底”的水培法出現。明清兩代,在江南園林里面,用清雅別致的碗蓮來裝飾庭院非常流行。華清園自然不能免俗,有水的地方就有花,有池的地方就種滿了品種不同的蓮種,池中更有幾條錦鯉穿行其間。
可惜現在季節不對,湖面只有連綿不斷的荷葉與色彩斑斕的錦鯉們相伴。一陣微風吹過,荷葉輕輕擺動,遠遠望去,就想一幅飄逸的水墨畫卷。
小孩們正唧唧喳喳議論不休,眼尖的同學忽然指著遠處湖面的幾棟建筑叫出聲來:“你們看,那棟房子像不像我們剛才看過的那副海上仙山圖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