講述到此,江哲不再開口,而是給所有人一個反應去驗證的時間。
京都理科大學報告廳中。
江哲所說的“百猴效應”倒令眾人不陌生。
他們曾經不止一次的為學生們講述過。
如今再從江哲嘴中說出,反而另有韻味。
華云峰卻是有些不懂,于是看向臺下,“請大家暢所欲言,這些我確實不太了解,如果能給我和老馮解惑更好!”
臺下一位西裝打扮的年輕心理學者起身。
“是這樣子的。”
“江哲說的‘百猴效應’,是當初那群霓虹學者研究生物進化的方向。”
“他們當初是想研究生物是否會朝著同一個方向進化。”
“那實驗道具不論是紅薯,還是香蕉抑或其它,由于版本過多;所以具體道具不明確。”
“但當時真有這個實驗。”
“后來,那群霓虹學者意外地發現江哲剛才所述的內容。”
“比如:猴子A在A島學會了清洗紅薯,當A島上的猴子逐漸都習慣清洗紅薯后,這種領地內的猴子大部分都會習慣清洗食物。”
“當A島上全部猴子都會這個舉動后,接下來詭異的是——當A族群的猴子學會了這個本領后,接著同一時刻,A島猴子的新行為,竟橫越海洋,傳到對岸大分縣高崎山的猴子;可是這兩群猴子完全沒有任何關連或接觸;且B島上的猴子也會做出同樣令人感到驚悚的行為。”
隨著年輕學者的深入解析,讓在場更多的專家們感到了驚悚。